陳希同,生於1930年。1948年入讀北京大學中文系,並於同年10月加入中國民主青年同盟。194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文革前擔任北京市昌平縣委副書記,文革初期因曾任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劉仁的秘書而下放勞動,四年後回到昌平縣工作,文革後1979年出任北京副市長,一九八三年起出任北京市長。

1989年六四學運期間陳希同任北京市市長、國務委員,被普遍認為是鎮壓行動關鍵人物。根據國家教委編寫的《50天的回顧與反思》記載: 4月24日晚,陳希同與李錫銘「向政治局常委匯報,學生要搞全國性大串聯,要建立組織,大事不好。此次會議作出這是『一場有計劃、有組織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政治鬥爭』的結論。」; 4月30日下午,陳希同與李錫銘「在全國學聯的建議下,與北京十七所高校29名學生進行對話。」; 5月14日凌晨兩點半,陳希同、李錫銘與李鐵映等「到廣場勸說絕食學生回校,未能奏效。」

趙紫陽在回憶錄《改革歷程》中亦說:「(1989年4月)24日的常委會上把學潮定性為『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政治鬥爭』,並形成了會議紀要。李鵬、李錫銘、陳希同是領頭人」
至6月30日,陳希同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向全國人大做了《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這是至今為止中國官方做出的對於六四學運最權威的評價。

六四學運之後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1995年4月陳希同因王寶森案件引咎辭職, 1997年8月29日,中共中央紀委決定開除其黨籍,1998年7月31日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犯貪污、玩忽職守罪,判處有期徒刑16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因腐敗問題被落馬判刑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外傳陳希同和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不和,導致1995年捲入貪污案下台。

2012年5月底,陳希同在香港出版名為《陳希同親述眾口鑠金難鑠真》的回憶錄,由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智囊姚監復執筆,趙紫陽秘書鮑彤之子鮑樸出版。

在書中陳希同淡化自己在「六四」中的角色,否認自己是北京戒嚴指揮部的「總指揮」,六四鎮壓他只是一個傀儡,更否認當年向鄧小平「謊報軍情」導致部隊鎮壓群眾。他並說:「回想六四,我認為是一場可以避免、應當避免而沒有避免的悲劇。」

2006年5月31日因患癌症保外就醫,2013年6月2日病亡。享年83歲。

參考資料:BBC中文網星島日報、《「六四」人物詞典》

陳希同。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