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9年6月至1990年6月期間,香港作家鍾玲玲在《明報周刊》的專欄「格子與我」中,寫了多篇文章,祭悼六四並反思香港。
學者黃念欣曾簡潔彙整這些文章:「〈我們的夢〉寫到底集會時應不應讓與共產黨有關係的國際歌、還有〈我看到的年輕人〉的觀察、〈五月二十日〉的八號風球、〈牙與坦克〉比較牙患與坦克齒輪的痛楚,以及〈六月四日〉中,每段均以『六月四日那天天氣出奇的熱』開首,盡見一個『家庭主婦』專欄作者的細膩、敏感與焦灼。」
1990年6月3日1125期的〈哀哀我心〉中,鍾玲玲寫道︰「但人民不能忘記到底是什麼呢?倘若我的願望不過是成為一個老老實實的人但我到底有多老實?我心內燃著的小小的燭蕊在八方風雨中還可以維持多久?是故在肉眼可見的漫長的民主路途上在我的內心亦同時掀起了一場小小的民主運動,我不了解愛一如我不了解自己,不管是去年還是這年,執筆行文,難以自持,我的情感不管是以何種面貌出現,但哀矜之情,實與其他人並無兩樣。」黃念欣回應道:「的確,我們從來都願意做一個自由而老實的人,當中必然包括經濟自由與清心直說。《明周》裏的六四,讓我們忘記指責誰人『記得』與誰人『遺忘』。我只知道,這是香港,熱情的生活與澎湃的理想,從來並不違背。」
參考資料:
《明報 · 星期日生活》.黃念欣:這是香港,毋忘(我們如此紀念)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