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天安門》)是關於八九學運及六四屠城事件最為廣傳、亦是最為知名的紀錄片,由美國紀錄片製作人 Carma Hinton(卡瑪·韓丁)及其丈夫 Richard Gordon(理察德 · 戈登)擔任導演及製片,David Carnochan 擔任副導演及剪輯工作,1995年10月在美國首映。《天安門》原本是美國公共電視台(PBS)的 Frontline 系列歷史紀錄片的一集,同時也作為單獨的紀錄片上映、發行和參展。
這部長達3小時的紀錄片,積極追求客觀視角,也因此引發了不少爭議,甚至同時遭到中國政府及幾位八九學運領袖的抨擊。
中國政府公開向幾個允許該片參展的電影節主辦單位(其中包括紐約電影節)表示不滿;而學運領袖柴玲則認為影片中截取的訪問片段歪曲其形象,更因此向製作方提告。2009年,王丹、封從德、嚴家祺、鄭義、盛雪等人簽署《致〈天安門〉製片人的公開信》,認為《天安門》有選擇地引用句語和遺漏史實,讓觀眾得出對柴玲的印象;其後王丹也寫了一封《為柴玲辯護——致港大學生的信》聲援柴玲。而後,卡瑪在天安門網站上發表公開信回應。各方意見可參考:http://tsquare.tv/chinese/film/about_gate09.html。
儘管《天安門》飽受爭議,亦從未在任何電影院上映,但該電影仍成為了講述天安門紀錄片中最為重要的作品。紀錄片訪問了許多迥然不同的聲音,其中包括學生、教師、知識份子、官員、工人等;此外,紀錄片也釐清了天安門的地理位置及事件譜系,亦將八九學運置於中國學生運動的歷史之中,將六四鎮壓重置於中國長期的暴力和革命的歷史脈絡中呈現。
參考資料:
白睿文:〈北京1989〉,《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